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

羊肠九折不堪书,箭直刀横血肉馀。
牢落技穷修月斧,颠狂心痒掉雷车。
伶仃怖影依枝鸽,吸呷呼人贯柳鱼。
捕贴残骸推老病,折枝摩腹梦回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是钱谦益在康熙二年冬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将介绍此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牧斋,号蒙泉,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被誉为明清之际文坛宗主。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与众多文人有交往,其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方面的内容。
  • 创作时间:《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作于康熙二年冬,这个时期正值他晚年,身体状况不佳,疾病缠身。
  1. 诗歌内容
  • 主题:《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以“病、老、寒”为主题,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回忆,反映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同时,通过对疾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不仅是钱谦益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特别是文人对于生死观的反思和表达。
  •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古代诗歌的佳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欣赏价值。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五》不仅展示了钱谦益作为一代文宗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在生命晚期对人生、历史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对于喜爱古代诗文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窗口,也是领悟古人情感世界的独特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