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二 芦花

秋风泽畔。
小草霜华染。
比似杨花吹不断。
却被雁衔天半。
月明野渡苍茫。
伴他枫叶吴江。
堪笑白头老子,夜寒尚倚红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其二·芦花》是清代诗人尤侗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芦花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尤侗(1612年—1704年),字同人,号西堂,又号悔庵、钓史等,江苏无锡人。他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尤以词作著称。尤侗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清平乐·其二·芦花》全文如下:
    秋风泽畔。
    小草霜华染。
    比似杨花吹不断。
    却被雁衔天半。
    月明野渡苍茫。
    伴他枫叶吴江。
    堪笑白头老子,夜寒尚倚红妆。

  3.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尤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将芦花比作“杨花”,既形容其飘飞的姿态,也暗示了秋天的气息。诗中的“雁”与“天”的搭配,形成了一种宏大的背景与细节之间的对比,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和层次感都得到了增强。

  4. 思想情感:从情感层面来看,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芦花的描写,尤侗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某种心境,可能是对逝去青春的怀念或是对时光流转的无力感。

  5.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其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侗作为清代早期的文学家,此诗可能受到了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尤侗的《清平乐·其二·芦花》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思想情感的传达上也颇为深刻。读者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尤侗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情,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