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十 橘灯

金颗千头火树,玉荷四照霜花。
书生怀袖向窗纱。
长伴红衣不夜。
心事任教分剖,风光尚费周遮。
美人对影暗嗟呀。
决意为郎吹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橘灯”是清代诗人尤侗的作品《西江月 其十 橘灯》中的一句,描述了书生怀袖向窗纱的情境,以及与之相伴的红衣人不夜的情景。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尤侗(1612年—1704年),字展成,号钧天、寿泉等,是清代杰出的派诗人之一。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侗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而且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2. 作品原文:金颗千头火树,玉荷四照霜花。书生怀袖向窗纱。长伴红衣不夜。心事任教分剖,风光尚费周遮。美人对影暗嗟呀。决意为郎吹罢。
  3. 诗意解读:《西江月 其十 橘灯》通过精细的意象描绘和深情的语言表达,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生活图景。诗中用“金颗千头火树”形容灯笼的光芒璀璨夺目,如同夜空中燃烧的火焰;“玉荷四照霜花”则比喻灯笼发出的光芒照亮了四周的环境,犹如洁白的荷叶映照着晶莹的霜花。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4. 情感表达:诗中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与伴侣之间的默契无需言语,他们共同欣赏着橘色灯光下的世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这种感情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传递的浪漫气息和深情厚意。
  5. 文化意义:《西江月 其十 橘灯》作为尤侗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通过了解《西江月 其十 橘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尤侗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该作品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该学会珍惜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