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感 其十二

岂独湖山笑突如,珠林宝网亦丘墟。
消沉泡幻看金鲫,警策浮生听木鱼。
藕孔刀兵三劫炽,莲花刻漏六时疏。
于今顶礼云栖老,拥卫人天五百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谦益是一位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西湖杂感》二十首之十二是其作品中的一部分,反映了他对西湖及其周围自然风光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西湖杂感 其十二’:

  1. 作者介绍
  • 释智圆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的重要诗文僧,以其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闻名,后人称其为“孤山法师”。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老人,虞山先生。作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他在明代与温体仁争权失败后降清,继续担任礼部侍郎。
  1. 作品原文
    岂独湖山笑突如,珠林宝网亦丘墟。
    消沉泡幻看金鲫,警策浮生听木鱼。
    藕孔刀兵三劫炽,莲花刻漏六时疏。
    于今顶礼云栖老,拥卫人天五百余。

  2. 主题内容

  • 诗中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关注。
  • 通过对西湖的描述,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1. 文学风格
  • 钱谦益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1. 历史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文人士大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 西湖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胜,其周边环境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西湖杂感 其十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西湖美景的诗歌,更是钱谦益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和表达。此诗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