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三 咏昭君套

一握小丁貂。
艳色茸毛。
金珰满座总粗豪。
妆向美人头上去,别样妖娆。
双尾鬓云交。
秀映眉梢。
若教上马更多娇。
从此香闺添小字,唤作昭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尤侗的《浪淘沙其三 咏昭君套》是一首描写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尤侗:清代著名诗人,尤侗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尤侗在清朝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尤侗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深受读者喜爱。《浪淘沙其三 咏昭君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一握小丁貂。艳色茸毛。金珰满座总粗豪。妆向美人头上去,别样妖娆。双尾鬓云交。秀映眉梢。若教上马更多娇。
  • 翻译赏析:《浪淘沙其三 咏昭君套》描绘了王昭君的容貌与气质,以及她如何通过化妆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环境。诗中“艳色茸毛”形容她的美貌,“双尾鬓云交”则形容她的发髻之美,“秀映眉梢”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美。最后一句“若教上马更多娇”,则表现了诗人对王昭君的同情和赞美之情,认为即使她身处异族,也应保持自己的美丽。
  • 背景介绍: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尤侗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文人,对历史上的人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美女,她因不愿被选入后宫而选择出塞和亲。尤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推崇和对和平共处的追求。
  1. 词牌名及其特点
  • 浪淘沙词牌名:浪淘沙是一种词牌名,源于古代的一种歌唱形式,其特点是节奏明快、韵律和谐,非常适合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 词牌名的选择:尤侗选择这一词牌名是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富有音乐性,更能体现出王昭君的形象和故事。
  1. 诗歌结构及内容
  • 诗歌结构:全诗以王昭君为主角,围绕她的美貌和形象展开叙述,通过对她的描写来展现其独特的个性和命运。
  • 内容描述:诗中不仅描述了王昭君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以及对和平共处的美好向往。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通过具体的物象(如“小丁貂”、“双尾鬓云交”)来塑造王昭君的形象,使得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
  • 情感真挚:诗人对王昭君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共鸣感。
  1. 文化意义
  • 历史文化价值:尤侗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王昭君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 情感寄托:诗中对王昭君的形象和经历的描写,不仅是对其个人命运的关注,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反思。

尤侗的《浪淘沙其三 咏昭君套》是一首充满感情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昭君的美丽与悲剧,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意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尤侗的创作手法和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