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四首 其二

断岸芦抽白,斜阳蓼褪红。
舟行秋色里,人在水声中。
掠燕经残雨,吟蝉趣晚风。
阴虫休切切,已是白头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四首·其二》是明代文学家张时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对春日江行的喜爱之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行图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张时彻,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浙江鄞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历任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等职,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其诗作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2. 诗歌原文:为爱春流好,初晴即放船。林皋青带雨,江路澹生烟。渔唱因风乱,莺花斗日妍。瀛洲应不远,凝望转堪怜。

  3. 诗句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景色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感慨。诗中的“初晴即放船”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及及时把握美好时光的心情;“林皋青带雨”则通过对比雨后的清新与江边的宁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多姿;“渔唱因风乱”描绘了渔民在风中唱歌的情景,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瀛洲应不远,凝望转堪怜”表达了对远方仙境瀛洲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张时彻的《舟行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欣赏的诗作,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