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赠友(壬午)

渴咽榴浆,饥餐桂蠹。
耳边松枝长疑雨。
柴门一线逗秋光,千崖万壑窗棂度。
樵梦初成,南华新注。
凉声蟋蟀随双屡。
兴来独醉月明中,横江落叶飞无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赠友》是明末清初著名道士王哲所撰,一首表达友情与修行理念的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哲(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出家后改名为王哲,道教全真教祖师,号重阳子。
  1. 诗词原文:
    渴咽榴浆,饥餐桂蠹。耳边松枝长疑雨。柴门一线逗秋光,千崖万壑窗棂度。樵梦初成,南华新注。凉声蟋蟀随双屡。兴来独醉月明中,横江落叶飞无数。

  2. 诗句解析

  • “渴咽榴浆,饥餐桂蠹”描述了诗人在修行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修炼的重视。
  • “耳边松枝长疑雨”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松树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 “柴门一线逗秋光,千崖万壑窗棂度”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幽静和对自然的观察。
  • “樵梦初成,南华新注”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修行成果的初步成就。
  • “凉声蟋蟀随双屡”则传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王哲的《踏莎行·赠友》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修行理念的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哲学的一种传承和展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更在文化价值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