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芳•金盆濯发

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
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
待洗忽含颦。
为檀郎、银剪留痕。
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占春芳·金盆濯发》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细腻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展现了一位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变化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当时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背景:董以宁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通过董以宁的词作,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学成就,还能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
  2. 作品原文:《占春芳·金盆濯发》的原文如下:“看翠雨,香缭绕,乱绾正三分。斜插牙梳欲堕,云边钩月初新。待洗忽含颦。为檀郎、银剪留痕。遮藏且唤双鬟去,莫捧金盆。”这是一篇描写女子在特定情景下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的词。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等待爱人时的心理活动及她的行为选择,揭示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与婚姻中的处境和情感世界。
  3. 艺术特色:该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对细节的精细捕捉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上。董以宁通过使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看翠雨”暗示了天气的变化,“香缭绕”传达了空气中的香气,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此外,词中的“乱绾正三分”、“斜插牙梳欲堕”等描述,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人物的情感层次。
  4. 历史意义:董以宁的创作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才情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5. 现代价值:今天阅读董以宁的《占春芳·金盆濯发》,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选择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占春芳·金盆濯发》不仅是董以宁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清代文人群体精神风貌的展现。通过了解这一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人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