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横庵之秦中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
昨夜雨来不盈掌,山鬼叫啸农为愁。
远闻秦中黑霜下,化作𧌳𧒭飞满野。
秦人瘠畏越人视,君今西去胡为者?
道是终南山色佳,四时众壑鸣风雷。
莲花百丈青到眼,骑龙直上升仙台。
君家昔人东陵老,种瓜却解尘缨早。
我欲随君问故侯,何由共踏青门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邵横庵之秦中》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可则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程可则(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周量,一字湟溱,号石臞。他少时从学于陈邦彦,入清后,曾试授中书,历兵部郎中、桂林知府等职。程可则与王士禛等交好,有《海日堂集》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
    昨夜雨来不盈掌,山鬼叫啸农为愁。
    远闻秦中黑霜下,化作𧌳𧒭飞满野。
    秦人瘠畏越人视,君今西去胡为者?
    道是终南山色佳,四时众壑鸣风雷。
    莲花百丈青到眼,骑龙直上升仙台。
    君家昔人东陵老,种瓜却解尘缨早。
    我欲随君问故侯,何由共踏青门道。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火云”、“黑霜”、“山鬼”等意象,既表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如秦地的贫困和荒凉。

《送邵横庵之秦中》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离别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