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之秦中

尔去褒斜道,秦关兵尚多。
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
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
愿闻边火息,归计莫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之秦中》是明末清初诗人傅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傅山,字青竹,号青主,别署公之佗、啬庐、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明末诸生,明亡后出家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年间举鸿博,不试而归。 傅山的学问涵盖了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尤其长于书画医学。他自称为老庄之徒,并在作品中多次强调和表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2. 诗句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尔去褒斜道,秦关兵尚多。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
  • 翻译:你前往褒斜道,秦关战事正酣。难以忍受的是那儿女之情,又奈何不了那战鼓声声呢?
  1. 作品赏析:《送友之秦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沉关注。特别是“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这两句,通过战地的飞鸿与秋闺中的骆驼,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与对比,使全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送友之秦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这首诗所展现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使得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也能够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