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何年泣草莱,漫留抔土锦山隈。
恨馀亡国悲英主,礼备兴朝慰夜台。
云暗苍梧千古痛,月沉湘浦二妃哀。
神归石室传青史,龙驭长依风雨来。
昌平山行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平山行有作》的鉴赏
“昌平山行有作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到其体裁为歌行体,这是一种音节、格律较为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的艺术形式。
《昌平山行有作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条曲折蜿蜒通向山顶的小路和沿途的风景。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秋日山林图景。诗人不仅捕捉到了秋天山林的自然美,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景色与情感相互交融自成一体。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述和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杜牧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风豪放而不粗犷,细腻而不浮夸,富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也是他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诗歌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经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例如,他在诗中提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既描绘了枫林的美景,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枫叶的红艳与二月花朵的娇嫩进行对比,从而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更加珍视的情感。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也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杜牧的《昌平山行有作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