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岱顶即事

身入云端云下垂,风雷南去日西驰。
青霓断续斜阳外,碧海澄鲜子夜时。
天柱独晴依上界,冰轮乍满半秋期。
茫茫俯视皆尘雾,一片空明对玉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岱顶即事》是明代诗人盛符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泰山之巅观赏中秋明月的所感所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盛符升:盛符升,字珍示,号诚斋,明末清初人,江南昆山人。他的文学成就颇高,工诗,为王士禛诗弟子。盛符升的诗歌作品在清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 诗歌创作背景:关于《中秋岱顶即事》的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盛符升有一年中秋登上了泰山山顶,留下了这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律。诗中描绘的泰山之巅的景象及对月亮、云彩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1. 诗歌原文
  • 身入云端云下垂,风雷南去日西驰。
  • 青霓断续斜阳外,碧海澄鲜子夜时。
  1. 诗歌注释
  • 青霓:指青色的云气或天空中的彩虹,这里形容夕阳下的云彩色彩斑斓。
  • 青霓断续:形容夕阳下云彩的变幻无常。
  • 斜阳外:指的是夕阳之下,强调了时间是在夜晚即将到来之时。
  • 碧海澄鲜:形容海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 子夜时:特指夜晚子时的时分,通常指的是午夜之后的时间。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中秋岱顶即事》通过描绘泰山之巅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自然之中。诗中的“身入云端”与“云下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的豪情壮志。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中秋明月、风雷以及山峦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从容。
  • 语言特色:盛符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如“青霓断续”、“碧海澄鲜”,这些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
  1. 创作背景
  • 《中秋岱顶即事》创作于盛符升登临泰山之巅的中秋之夜,这种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赋予了诗歌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有对人生、宇宙和哲学的思考,反映了盛符升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秋岱顶即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盛符升个人情感、哲学思考与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