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云端云下垂,风雷南去日西驰。
青霓断续斜阳外,碧海澄鲜子夜时。
天柱独晴依上界,冰轮乍满半秋期。
茫茫俯视皆尘雾,一片空明对玉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他在中秋时节登高望远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身入云端云下垂,风雷南去日西驰。
注释:诗人站在高处,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而下方的云彩如同垂下的帷幕,随风飘动。此时,天空中的风雷向南而去,太阳也向西斜。

青霓断续斜阳外,碧海澄鲜子夜时。
注释:夕阳斜照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道青色的霓虹。碧绿的海水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亮和新鲜。此时正值子夜时分,月亮刚刚升起,照亮了海面。

天柱独晴依上界,冰轮乍满半秋期。
注释:诗人抬头仰望,只见天柱峰独自晴朗,仿佛它高高在上地倚靠在天上。这时,明月刚刚升起,照亮了半个秋天的天空。

茫茫俯视皆尘雾,一片空明对玉池。
注释:诗人低头俯瞰,只见四周弥漫着尘埃和烟雾。然而,在这混沌之中,他看到了一片清澈明亮的景色,那是一块碧绿如玉的小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云、风、月等自然元素,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