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寂寂。鸿雁几行归北。
谁道家山浑咫尺。层层云树碧。
十载伤心泪滴。往事不堪重忆。
欲扫旧愁新又积。风柔难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寂寂。鸿雁几行归北。
谁道家山浑咫尺。层层云树碧。
十载伤心泪滴。往事不堪重忆。
欲扫旧愁新又积。风柔难借力。
《谒金门·其二·感怀》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梁清标创作的。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别号蕉林。他是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的进士,后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补任翰林。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时节所见到的景色,其中“鸿雁几行归北”与“谁道家山浑咫尺”两句,展现了一幅春日里大雁南飞、家国山河近在咫尺的宏大场景。而“十载伤心泪滴”则透露出十年来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往事不堪重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欲扫旧愁新又积”的无奈。最后一句“风柔难借力”,则暗示了尽管春风和煦,但内心却无法摆脱悲伤的重担。
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述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作为藏书家、文学家的学识与修养。梁清标以文会友,以诗传情,他的作品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梁清标的《谒金门·其二·感怀》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作,更是他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作品的时代价值。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