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何氏山居

日南气多燠,草树冬未黄。
山行不山宿,爱君溪上堂。
村居百事集,异书探石仓。
香粳初脱杵,嘉鱼出寒塘。
既觞复就奕,明月登我床。
野田犬惊睡,每吠灯烛光。
乃知静者意,所遇皆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何氏山居》是明代诗人徐颖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住宿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徐颖,明人,生平事迹未详。据《日南气多燠,草树冬未黄。山行不山宿,爱君溪上堂。村居百事集,异书探石仓。香粳初脱杵,嘉鱼出寒塘。既觞复就奕,明月登我床。野田犬惊睡,每吠灯烛光。乃知静者意,所遇皆故乡。》中的诗句,可以推断徐颖擅长写景与抒情。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诗歌原文与赏析:日南气多燠,草树冬未黄。山行不山宿,爱君溪上堂。村居百事集,异书探石仓。香粳初脱杵,嘉鱼出寒塘。既觞复就奕,明月登我床。野田犬惊睡,每吠灯烛光。乃知静者意,所遇皆故乡。
  • 这首诗的首句“日南气多燠”描写了南方气候的温暖,为下文营造了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也为整首诗歌定下了宁静祥和的基调。
  • “山行不山宿”,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偏爱,认为居住在山中更能体会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爱君溪上堂”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喜爱的住处——溪边的小屋。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
  • 诗中的“嘉鱼出寒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看见寒冷天气下鱼儿从冰层中跃出的场景。这不仅增添了诗作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处的敏感和喜爱。
  • “既觞复就弈”,则是诗人晚上的生活场景。饮酒后下棋,这样的休闲方式体现了诗人追求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 最后两句“野田犬惊睡,每吠灯烛光”,描绘了乡村夜晚的氛围,狗在村庄中吠叫,灯光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1. 诗歌鉴赏: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田园图景。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生理念。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作之一。
  2.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化中,山水诗一直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宿何氏山居》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他们希望通过隐居山林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
  3. 艺术特色:《宿何氏山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自然界的景象和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此外,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和描绘,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田园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宿何氏山居》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歌,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平和。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精神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