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待圣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极端高明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朴实厚道,崇奉礼节。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会犯上作乱,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介绍

《中庸·第二十七章》是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章节。该篇章主要讨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事物的正确态度。

在《中庸·第二十七章》中,作者提出了”致良知”这一概念,认为人应该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良知,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中和”的观念,即在行为和言论中寻找平衡点,既不偏激也不软弱,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中庸·第二十七章》是一本关于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和谐生活的方法,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