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代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规范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没有圣人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圣人的德行,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以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介绍

《中庸·第二十八章》是中国古典哲学著作《中庸》中的一篇。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后经过其门人及弟子的整理和注释。这部书主张“中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生活和行为原则,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行为的和谐统一。它提出了“诚”、“明”、“慎独”等核心概念,并讨论了各种道德问题。

在《中庸·第二十八章》中,作者可能会阐述以下内容:

  1. 对”中庸”的进一步阐述。可能涉及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庸。

  2. 探讨与”诚”的关系。这里可能会讨论到真诚、诚实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讨论如何通过”慎独”来实现自我修养。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4. 分析”中道”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决策时的应用。例如,如何在利益冲突中寻求平衡,如何对待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5. 提出修身养性的方法,如静心修德、节制欲望等。

由于《中庸·第二十八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的讨论点需要根据实际文本进行理解。如果需要深入了解这一章节,建议直接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或参考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