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遇张公子,传君下济川。
今来济口望,不见杜陵船。
黍酒东亭晚,杨花春店前。
江东贺监在,翘首正苍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曾遇张公子,传君下济川。
今来济口望,不见杜陵船。
黍酒东亭晚,杨花春店前。
江东贺监在,翘首正苍然。
《怀蒋斐济上》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张公子的相遇以及随后的离别,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期待。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曾遇张公子,传君下济川。
今来济口望,不见杜陵船。
黍酒东亭晚,杨花春店前。
江东贺监在,翘首正苍然。
作者简介:
毛奇龄(1605年—1672年),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学者称西河先生。他本名甡,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后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然而他因不肯核检原书,每多错误,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诗歌鉴赏:《怀蒋斐济上》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曾遇张公子,传君下济川”一句,描述了与友人初次相见的情景;“今来济口望,不见杜陵船”,则表达了重逢后的依依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怀蒋斐济上》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毛奇龄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色,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