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迟村湖到王酂桥道中

宵发迟湖口,明经王酂桥。
星稀遥岸火,风起逆舟潮。
霜店藜炊早,烟林枣路遥。
百年丰沛地,环视总萧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迟村湖到王酂桥道中》是明末清初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毛奇龄,字大可,号初晴、秋晴等,浙江萧山人,明代诸生,后投身抗清军事,事败后流亡多年。他的学识渊博,擅长经史及音韵学,著有《西河合集》,共四百余卷,涵盖了经史、文集、杂著等多个领域,但因不肯核检原书,常有错误出现。

《从迟村湖到王酂桥道中》全文如下:
宵发迟湖口,明经王酂桥。
星稀遥岸火,风起逆舟潮。
霜店藜炊早,烟林枣路遥。
百年丰沛地,环视总萧条(徵说曰地属凤阳)。

首句“宵发迟湖口”,描绘了诗人在深夜出发前往迟湖口的场景,表现了他对于旅途的执着与坚定。接着,“明经王酂桥”一句,不仅点明了目的地为王酂桥,也隐含了诗人在此地的经历与感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星稀、遥岸火、风起、逆舟潮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晚景图,既有大自然的宁静美好,也有世事的苍凉感伤。特别是最后两句,“百年丰沛地,环视总萧条”,深刻表达了作者在历经沧桑后对过去繁荣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值得欣赏,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