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凫亭

小槛当湖胜,茅堂曲水西。
绿杨宾骑满,碧筱女墙低。
落日倾樽晚,邻园入牖迷。
酒酣悲聚散,展转愧鸡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凫亭》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集凫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背景
  • 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学者称西河先生。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
  1. 诗歌内容
  • 景色描写:诗中通过“小槛当湖胜,茅堂曲水西”等句子描写了集凫亭周边的自然景观,如小槛临湖、茅堂傍水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边风光图。
  • 人物情感: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在落日时分的感怀,如“酒酣悲聚散,展转愧鸡栖”,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1. 诗歌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一首五言律诗,《集凫亭》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规范,同时也展示了毛奇龄深厚的诗歌功底。诗中的平仄押韵处理得当,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思想内涵:除了优美的语言,《集凫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深刻的思想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集凫亭作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杭州乃至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其存在不仅美化了城市的景观,更成为了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教育意义:集凫亭不仅是欣赏自然之美的好去处,也是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1. 现代价值
  • 旅游开发:集凫亭及其所在的西湖景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对传统诗词的学习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集凫亭因此成为了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学术研究:对于从事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的学者而言,集凫亭不仅是研究古代诗词的重要实例,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窗口。通过对《集凫亭》等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深入挖掘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进一步探讨《集凫亭》的现代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和复原集凫亭的历史风貌,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例如,通过高清摄影、3D重建等方式,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集凫亭的历史韵味。
  • 开展以集凫亭为核心的文化教育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讲座等,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 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集凫亭》,通过制作相关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集凫亭》作为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在思想上给予了后人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世界更深层次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