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旅第启艨艟,万顷湖光照七松。
东国甫侯生岱岳,西征天子重河宗。
麟游大泽蓬丘近,凤舞秋山辇路重。
当日老成看渐减,唯公双鬓削芙蓉。
寿李少宗伯西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李少宗伯西湖》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及对李少宗伯(即李少师)的颂扬,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寿李少宗伯西湖》中,“春官旅第启艨艟,万顷湖光照七松。”这两句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象,以“春官旅第”暗示了李少宗伯高居其位的地位,而“万顷湖光”则形容了西湖的浩瀚与美丽。接下来的句子如“东国甫侯生岱岳,西征天子重河宗”,继续运用比喻,将李少宗伯比作泰山和黄河之主,既表达了对他地位的高度肯定,又隐含了对其忠诚和才干的期望。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颇具特色。比如使用“双鬓削芙蓉”来比喻李少宗伯虽年岁已长,但仍风采不减当年。此外,诗中多次出现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歌富有哲理性和深度,同时也展现了毛奇龄独特的文学风格。
了解《寿李少宗伯西湖》的创作背景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毛奇龄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评。通过对李少宗伯的颂赞,不仅表达了对这位前辈的尊敬,也可能暗含了对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忧虑。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寿李少宗伯西湖》不仅是毛奇龄文学创作中的精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毛奇龄高超的诗歌技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作品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对时政的关切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