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吴文学寺寓

苍苍山木晓流丹,访剡归舟路渺漫。
时作洛中新赋咏,重逢邺下旧衣冠。
江云龙转空台静,塔树鸦栖古寺寒。
念汝诸昆曾缔好,十年回首尽骖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州吴文学寺寓》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毛奇龄(1570-1635),字大可,号初晴,浙江萧山人。明末清初的学者、诗人,被誉为“西河先生”。
  • 毛奇龄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曾参与抗清军事,后因事败流亡多年。晚年归隐,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述。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根据提供的网页信息,这首诗的全文如下:“苍苍山木晓流丹,访剡归舟路渺漫。时作洛中新赋咏,重逢邺下旧衣冠。江云龙转空台静,塔树鸦栖古寺寒。念汝诸昆曾缔好,十年回首尽骖鸾。”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自然景象,以及作者对过往友情的回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融合。
  1. 诗歌主题与情感
  • 诗中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怀念。通过对山木、归舟、洛阳和新衣冠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诗歌中蕴含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对古寺、空台和塔树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思念。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中州吴文学寺寓》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 该诗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1. 社会背景与意义
  • 在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毛奇龄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环境。
  • 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我们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中州吴文学寺寓》作为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作品,不仅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