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节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公都子说:“匡章,全国都说他不孝,先生和他交往,而且对他礼敬有加,请问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一般所谓不孝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赡养,是第一种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管父母的赡养,是第二种不孝;喜欢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赡养,是第三种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蒙受羞辱,是第四种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是第五种不孝。章子可有其中的一种吗?章子呀,不过是父子之间以善相责而不能好好相处。以善相责,是朋友相处的道理。父子之间以善相责,是最伤感情的。章子呀,难道不想有夫妻、母子的团聚?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和他亲近,所以把妻子儿女赶出门,终身不养育他们。他心想如果不是这样,那罪过就更大了,这就是章子呀。”

介绍


《离娄下》是儒家经典之一,出自《礼记》,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记录和讨论内容。

在《离娄下》中,孟子阐述了一些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观点。其中提到“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并且强调这些美德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促进个人修养和个人行为的社会化。同时,他也指出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和谐相处,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孟子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道德教育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离娄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了仁爱、礼义和智慧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人们通过实践这些美德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孟子在《离娄下》中提出的观点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密切相关

注解

四支:四体;支,同“肢”。

博弈:六博(古代的一种游戏)和围棋。这里指赌博。

从:同“纵”。戮:羞辱。

很:今作“狠”。

遇:合。

屏(bǐng):赶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