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九节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种公卿呢?”

王说:“公卿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的。有和王室同宗族的公卿,也有和王室不同姓氏的公卿。”

王说:“我请问和王室同宗族的公卿。”

孟子说:“君王如果有重大错误,他就上谏,反复上谏还不听从,就废弃他的王位改立别人。”

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诧异。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用正义来回答。”

王的脸色恢复平静以后,又问和王室不同姓氏的公卿。

孟子说:“君王如果有错误,他就上谏,反复上谏还不听从,他们就辞职而去。”

介绍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和哲学观点。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九节’

在这一章节中,《孟子》记录了孟子与万章讨论“仁”的话题。《礼记·大学》记载:“故人之恶,不加于身;人之善,不胜其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当以公正、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但不应过分干涉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这一章节中,《孟子》进一步阐述了“仁”的概念。《礼记·大学》的这段话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一个人的行为应该基于内心的良知而非外来的压力或命令。这与《孟子》中的观点相呼应,即人应当以道德和伦理为基础行事。

总的来说,《礼记·大学

注解

问卿:问公卿之事。

贵戚:指君主的亲族。

异:奇怪。

正:诚,老实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