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诗句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译文

齐宣王询问孟子关于“卿”的含义。孟子说:“大王您是询问‘卿’的意思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是问‘卿’是不是和‘贵戚之卿’不一样呢?”
孟子说:“不一样。有来自显贵家族的‘贵戚之卿’,也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之卿’。”
齐宣王说:“我想知道来自显贵家族的‘贵戚之卿’。”
孟子说:“如果您有重大错误,臣子会进言规劝,但反复劝导而您仍不听从,那么臣子可以离开。”

注释

  • 齐宣王: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名室,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19年—前301年。
  • 孟子:即孟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孟子·第十卷·万章下·第九节:“齐宣王问卿”,这里的“卿”是指古代官职中的“卿士”。
  • “王何卿之问也?”:意思是“大王您是询问‘卿’的意思吗?”这里的“卿”是名词,意为古代官员的一种职称。
  • “君有大过则谏”:意思是如果您有重大过错,臣子会进言规劝。
  • “反覆之而不听”:意思是反复劝导但您仍不听从。
  • “易位”:意思是臣子可以离开。
  • “王勿异也”:意思是请大王不要区分“贵戚之卿”和“异姓之卿”。
  •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意思是请大王先冷静下来,然后我会向您介绍“异姓之卿”。
  • “曰”:表示孟子接下来要说的话。
  • “君有过则谏”:意思是如果君王有过失,臣子会进言规劝。
  • “去”:意味着臣子可以辞职。

赏析

这段对话揭示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作为臣子的应该尽忠职守,但如果君王有重大错误,臣子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但前提是君王愿意接受并改正错误。如果君王不接受或拒绝改正错误,臣子可以选择离开,因为臣子的职责是辅助君王治理国家,而不是被君王所左右。这种观点体现了孟子强调的君臣平等、以德服人的政治理念,以及对个人尊严和责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