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回答说:“在朝为官称为市井之臣,在野为官称为草莽之臣,他们都称自己是庶人。庶人不通过传质成为臣属,因此不敢去见诸侯,这是符合礼节的。”
万章说:“庶人召之前往服役,就前往服役;君王想见他们,就召见,却不去见他,为什么呢?”孟子说:“前往服役是合乎道义的;前去会见是不合道义的。况且君王想见他,又是为了什么呀?”
万章说:“可能是因为他见识多广吧,可能是因为他很有才能吧。”孟子说:“可能是因为他见识多广,所以天子也不召集师众,何况诸侯呢?可能是因为他很有才能,所以我们没有听说国君想见贤才而招见他的。楚王多次召见商鞅谈论国事,商鞅却始终不肯出仕秦国。商鞅为什么不愿意出来呢?因为他认为:按地位来说,我是君,你是臣,怎么敢与你交往呢?按品德来说,你是我的下属,我凭什么可以和你交往呢?秦国国君想和他交朋友都不行,更何况是召见呢?齐景公打猎时,用旌旗召唤虞人,虞人不到,将要杀掉他。志士不忘在野外隐居,勇士不忘丧命,孔子从中得到什么呢?是因为不去接受国君的邀请就不会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