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诗句翻译

孟子·第十卷·万章下·第七节
孟子:“敢问招虞人用什么?”
孔子回答:“用皮帽。庶人使用旃,士用旗,大夫用旌。以大夫的招招虞人,虞人死都不敢前往;以士的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前往?更何况是以不贤人的招招贤人呢?想要见贤人而不通过他的方式,就像想让他进来却又关上了门一样。夫义,是道路;礼,是门户。只有君子才能沿着这条路,进出这个门。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说:“孔子,君命召,不等车驾而急行军去。那么孔子不是与吗?”
孟子回答:“孔子当时担任官职,而以其官职召之。”

译文和注释
孟子在这里讨论了如何以合适的礼仪对待不同的等级人物。孟子认为,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被用来传达命令或邀请,例如皮帽代表庶民,旃、旗、旌代表不同等级的贵族。孔子作为君子,能够遵循礼节,按照自己的职位来召唤他人,而不是随意对待。这种对等尊重的态度,体现了君子的品德和风范。

赏析

此文通过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古代社会对于不同身份人士的礼遇原则。孟子强调的是“君子”,即有德之人应遵循一定的礼节标准进行沟通和交往。通过孔子的例子,孟子展示了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地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尊卑有序”、“德行优先”的教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