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如新月试体

仄景连晨发,幽光类夜阑。
女惊妆罢拜,人似醉归看。
鸡唱重栖埘,乌飞尚绕竿。
升阶宵读永,出渚曙吟寒。
钩曲悬相比,弦虚上转难。
羁人无早暮,一样凭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残月如新月试体》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毛奇龄,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一作秋晴。学者称西河先生。明诸生。清初曾参与抗清军事。事败,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

  2. 诗歌原文

  • 仄景连晨发,幽光类夜阑。
  • 女惊妆罢拜,人似醉归看。
  • 鸡唱重栖埘,乌飞尚绕竿。
  • 升阶宵读永,出渚曙吟寒。
  • 钩曲悬相比,弦虚上转难。
  • 羁人无早暮,一样凭阑干。
  1. 作品赏析:毛奇龄的作品以经史及音韵学见长,其诗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残月如新月试体》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残月和新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残月如新月试体》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毛奇龄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明末清初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