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长史笔有神,貌花工貌丹州春。
风神妖矫绝凡近,徐熙崔白非等伦。
开元天子重倾国,曾把名花比殊色。
清平三调倚玉笙,一唱沉香旧亭北。
太真仙去上皇老,此事千年等枯槁。
御苑秋风落紫槐,曲江春殿生青草。
悠悠蓬岛相见稀,名花再顾无光辉。
宣州妙笔写一捻,花树茏葱映双颊。
恍若锦幔中,晴风绕蝴蝶。
下坐妃子娇似春,花间红露写朱唇。
头上金莺钗,腰边霞绮裙。
手持玉笙思纷纭,便将钗脚子,挑入玉笙里。
炙簧涂蜡曲有方,竹管铜匙细堪理。
不审宁王笛里声,与此参差又何似。
三月三日洛水边,我寻红药游晴川。
凌波遗佩杳难续,姚黄魏紫空嫣然。
谁展此图向我前,名花倾国重新鲜。
花繁映瑶席,障此蓬莱仙。
比之虢与秦,合坐争媗妍。
只愁调笙度迟日,花萼楼头呼不出。
我欲重吟供奉诗,兴庆昭阳总相失。
崇祯待诏陈老莲,妙笔往往传人间,安得倩扫吴溪烟。
顿使宣州三绝笔,写作浣浦双流泉,与之重对开元年。
题周昉画杨妃调笙幛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周昉画杨妃调笙幛子》是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创作于明朝,展现了作者对唐代杨贵妃的赞美之情,以及其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杨贵妃有着直接的联系。杨贵妃(又称“太真”),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美女,以其倾国倾城之貌和绝世舞艺闻名于世。诗中描绘的正是这位美人在宫中演奏玉笙的场景,通过这一形象,展示了杨贵妃的艺术才华。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以及杨贵妃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地位。
从诗歌内容来看,《题周昉画杨妃调笙幛子》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的艺术才华的赞美。诗中的“宣州长史笔有神,貌花工貌丹州春”,赞颂了周昉的绘画技艺高超,能够将杨贵妃的美丽刻画得栩栩如生。而“风神妖矫绝凡近,徐熙崔白非等伦”则进一步强调了杨贵妃的风姿卓越,超越了历史上其他美女的风采。
诗中的“开元天子重倾国,曾把名花比殊色”一句,揭示了杨贵妃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她不仅仅是一位美女,更是国家的象征,她的美足以媲美世间所有名花。而“清平三调倚玉笙,一唱沉香旧亭北”则描绘了杨贵妃在宫廷中的优雅形象,她的音乐才华令人赞叹不已。
诗的结尾部分“悠悠蓬岛相见稀,名花再顾无光辉”表达了一种遗憾和哀愁,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美好的消逝。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题周昉画杨妃调笙幛子》不仅是一首赞美杨贵妃的诗作,也是一首表现唐代文化特色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艺术和美的不懈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感受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