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行

前年彗星出轸翼,今年妖孛亘参毕。
秦凉饥馑江淮蝗,坐使至尊常旰食。
庙堂鼎鼎多名臣,诸公哆口谈经纶。
转移造化自有术,区区禬禜何足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年行》是明代诗人汪琬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时代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汪琬(1624年—1706年),字苕文,号钝翁,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他与归有光并称为“明末二大家”,在古文创作上颇有造诣,尤以诗名世。汪琬一生经历了明末战乱和社会动荡,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曾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晚年退隐至尧峰山。
  1. 诗歌原文:《前年行·前年彗星出轸翼》
    前年彗星出轸翼,今年妖孛亘参毕。
    秦凉饥馑江淮蝗,坐使至尊常旰食。
    庙堂鼎鼎多名臣,诸公哆口谈经纶。
    转移造化自有术,区区禬禜何足云。

  2. 诗歌解析

  • 社会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状况的描述,如彗星的出现象征天象异常,可能预示着政治上的不稳定;而自然灾害如饥荒和蝗灾则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困境。
  • 政治批判:诗中的“庙堂”指的是朝中大臣们,他们虽然身处高位,但面对国家大事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哆口谈经纶”,即空谈治国之策,缺乏实际行动。
  • 自然与人的对比:诗人通过对天文现象与人间灾害的描写,强调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命运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应对自然挑战的能力。
  • 哲学思考:这首诗还蕴含着一种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天象的变化,引发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秩序的反思。

《前年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感慨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