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慈庵寻双松有赵文敏公题陵碧松三字石刻

日斜访陈迹,屣步游招提。
寂历二古松,苍苍与云齐。
几逃雷火焚,屡耐霜风凄。
玄鹤时一下,翠禽或双啼。
细皴含冻苔,横鬣封春泥。
稍稍修枝出,团团偃盖低。
魏公去已久,短碣犹可稽。
樵客指残石,山僧拭旧题。
胜游足盘桓,墨妙难攀跻。
我亦支离者,欲来结巢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文敏公的题字是《奉慈庵寻双松》一诗,描述了他在奉慈庵寻找古松的场景。奉慈庵位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今桐乡市),始建于宋代,原为南宋理宗皇帝的行宫,因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明嘉靖年间,此地建为禅寺,名奉慈庵。赵孟頫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游览此地,并留下了他的题词:“陵碧松三字石刻”。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奉慈庵前两株松,一株凌霄一偃虹。
霜皮溜雨三千丈,雪骨棱寒十九峰。
平生不羡人间福,世上徒夸天上聪。
借使此松长如此,何人知是大夫风?

赵孟頫以“奉慈庵寻双松”为题,赞美了这两座古松的高洁与坚韧。其中“陵碧松”指的是这两株松树高耸入云,如同陵墓一样巍峨挺拔。而“一偃虹”则形容其枝干弯曲如虹,形态优美。整首诗通过对这两株古松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它们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赞美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