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访陈迹,屣步游招提。
寂历二古松,苍苍与云齐。
几逃雷火焚,屡耐霜风凄。
玄鹤时一下,翠禽或双啼。
细皴含冻苔,横鬣封春泥。
稍稍修枝出,团团偃盖低。
魏公去已久,短碣犹可稽。
樵客指残石,山僧拭旧题。
胜游足盘桓,墨妙难攀跻。
我亦支离者,欲来结巢栖。
【注释】
奉慈庵:在浙江奉化,有“天下第二泉”。赵文敏公:即赵孟頫。陵碧松:指赵孟頫《题奉慈庵双松图》诗,见《瓯北集》。招提:佛教建筑。陈迹:过去的事迹。二古松;指这棵松树和另一棵松树。几:几乎。玄鹤:神话传说中一种神鸟。翠禽:翠绿色的鸟。或双啼:有时鸣叫。皴:树皮的纹理。封:覆盖。修枝出:长出了枝条出来。偃盖低:倒下了的树枝低垂。魏公:即王安石。去已久:已经过去了许久。短碣:残破的石碑。樵客:砍柴的人。残石:被砍伐后剩下的石头。山僧:住在山上的和尚。拭旧题:擦去了旧的痕迹。墨妙难攀跻:用笔力遒劲,墨彩斑斓,难以攀登上去。支离:身体不整齐,这里比喻才疏学浅。结巢栖:筑巢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奉慈庵寻访那对名闻一时的双松时所作,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向往之情。
诗一开始写作者来到奉慈庵,看到夕阳西下,就去寻找陈迹,即双松,然后进入寺门。“日斜访”与前两句相呼应,写出了时间是傍晚;“屣步游招提”写出了行动是轻快的步行,“招提”是梵语的音译,原意是寺庙,这里指寺院。
“寂历二古松”,点明寻访的对象是双松,“苍苍”两字写出了松树的颜色,“云齐”写出了松树的高耸入云,形象生动;“雷火”两字表明松树的高大和茂密,“霜风凄”三字则表明天气寒冷;“玄鹤”两字写出了松树的姿态,“翠禽”两字则表明松树上有鸟儿栖息。
接下来四句是说这棵松树几乎被雷火烧毁过,但仍然能耐得住寒风的侵袭,而两只仙鹤时而发出鸣叫声,翠绿的鸟儿也时而鸣叫着。“玄鹤”两字写出了仙鹤的高贵,“翠禽”两字写出了翠绿鸟儿的可爱,“时一下,或双啼”写出了松树和鸟儿的生命力。
下面八句则是说细看松树的枝干,可以看出上面覆盖着冻裂的苔藓,而松树的枝干上还长满了横生着的毛发,好像在春泥上面盘绕着一样。“细皴含冻苔”、“横鬣封春泥”两句写出了松树皮纹上的皱褶和毛丛上泥土的附着,形象生动;“稍稍修枝出,团团偃盖低”两行则写出了新长出的松枝和低垂下来的松树冠,写出了新长出的松枝蓬勃向上,而旧的枝干却依然低垂的样子。
“魏公”是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他曾经到过奉慈庵并写了一篇《题奉慈庵双松图》,所以诗人在这里提到“魏公”,既是为了纪念王安石,同时也表示自己要像他那样有才华。
最后四句是说樵夫指着残破的石碑,山里的和尚擦去了旧的痕迹,他们都是知道这些石碑来历的人,因此诗人不禁产生了一种羡慕之情。“胜游足盘桓”一句是说自己曾经来过此地,“墨妙难攀跻”一句则是说自己的书法技艺高超,难以再进一步攀登上去的意思。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奉慈庵寻访那对名闻一时的双松时所作,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