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税,有征收粮食的税,有征发人力的税。君子只采用其中的一种,对于另外两种,暂不使用。如果同时征收两种税,百姓就会有饿死的;如果同时征收三种税,那么父子就会离散。”

介绍

孟子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四书五经之一。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全书分为七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公孙丑上、公孙丑下、滕文公、离娄、万章等。

“尽心下”是指孟子在尽心篇下所论述的内容,包括了孟子关于道德修养、人性善恶、仁政等内容的论述。其中,第二十七节主要讲述了如何修身养性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去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

孟子的思想核心在于仁政和道德修养,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善,以仁义为指导来治理国家。他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认为个人应该通过实践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注解

力役之征:通过征劳役的方式征税。

殍(piǎo):饿死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