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皇上东巡会稽躬祷禹穴 迎驾于五云门外纪之以诗

皇情轸民依,南狩省方俗。
岂曰展豫游,将以达众欲。
无如江淮间,洚水滥渠渎。
冯修恣潭湤,安得奠四隩。
圣人曾下视,七州启哀告。
一时抱殷忧,两面动黴墨。
于焉导胡苏,不止楗园竹。
疏凿三载馀,创痛已渐复。
所嗟未成功,重烦驾轣辘。
仰惟前王贤,神禹治海谷。
鸱尾示远衔,应龙兆先画。
随妆遍诸方,辑瑞会群牧。
抑鸿下沉菑,洒地澹𤀰瀑。
其事隔混茫,千载嗣芳躅。
亲禋苗山宫,躬祷石帆麓。
神兽方献珍,金匮将启椟。
不惮鞭虹梁,岂为驾海屋。
何幸兹一方,竟得先五服。
圣皇每巡幸,宛转念民瘼。
不须登涂山,爰载石纽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康熙二十八年皇上东巡会稽躬祷禹穴迎驾于五云门外纪之以诗》是一首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皇情轸民依,南狩省方俗。岂曰展豫游,将以达众欲。无如江淮间,洚水滥渠渎。圣人曾下视,七州启哀告

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中“皇情轸民依,南狩省方俗。”这两句表达了皇帝对民众疾苦的关切以及南巡时的省察民间状况。皇帝的巡视不仅是一次对外展示帝王威严和治理能力的活动,更是一次深入了解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诗中的“岂曰展豫游,将以达众欲。”则描绘了皇帝的这次出行并非仅仅是为了游玩享乐,而是有着更重要的政治目的。皇帝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满足百姓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

诗中的“无如江淮间,洚水滥渠渎。”表达了当时江淮地区自然灾害频发,水患严重。这种自然灾害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使得皇帝不得不亲自前往处理。

诗中的“圣人曾下视,七州启哀告。”体现了皇帝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对于民间的疾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他通过巡视各地,了解民情,及时解决问题,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解决,是君主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所在。

《康熙二十八年皇上东巡会稽躬祷禹穴迎驾于五云门外纪之以诗》是一首充满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帝王对于民生的深刻关注,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