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情轸民依,南狩省方俗。
岂曰展豫游,将以达众欲。
无如江淮间,洚水滥渠渎。
冯修恣潭湤,安得奠四隩。
圣人曾下视,七州启哀告。
一时抱殷忧,两面动黴墨。
于焉导胡苏,不止楗园竹。
疏凿三载馀,创痛已渐复。
所嗟未成功,重烦驾轣辘。
仰惟前王贤,神禹治海谷。
鸱尾示远衔,应龙兆先画。
随妆遍诸方,辑瑞会群牧。
抑鸿下沉菑,洒地澹𤀰瀑。
其事隔混茫,千载嗣芳躅。
亲禋苗山宫,躬祷石帆麓。
神兽方献珍,金匮将启椟。
不惮鞭虹梁,岂为驾海屋。
何幸兹一方,竟得先五服。
圣皇每巡幸,宛转念民瘼。
不须登涂山,爰载石纽录。
康熙二十八年,皇上东巡会稽,亲自到禹穴祈祷。在五云门外迎接驾。我写诗纪之。
皇情轸民依,南狩省方俗。
岂曰展豫游,将以达众欲。
无如江淮间,洚水滥渠渎。
冯修恣潭湤,安得奠四隩。
圣人曾下视,七州启哀告。
一时抱殷忧,两面动黴墨。
于焉导胡苏,不止楗园竹。
疏凿三载余,创痛已渐复。
所嗟未成功,重烦驾轣辘。
仰惟前王贤,神禹治海谷。
鸱尾示远衔,应龙兆先画。
随妆遍诸方,辑瑞会群牧。
抑鸿下沉菑,洒地澹𤀰瀑。
其事隔混茫,千载嗣芳躅。
亲禋苗山宫,躬祷石帆麓。
神兽方献珍,金匮将启椟。
不惮鞭虹梁,岂为驾海屋。
何幸兹一方,竟得先五服。
圣皇每巡幸,宛转念民瘼。
不须登涂山,爰载石纽录。
【注释】
1 皇情:皇帝的情怀。轸(zhěn):怜悯。南狩:指帝王南征。省方:视察地方。方:地方长官所在地。俗:民俗。
2 岂曰:难道说……豫游:游乐。以:来。众欲:众人的欲望。
3 无如:无奈。洚(jiàng)水:洪水泛滥。滥渠:流经。渠:渠道。
4 冯(péng)修:冯,同“凭”,倚靠;修:通“ sculpt”。潭:深池。湤(yì):水沟。
5 安:怎么。奠(diàn):安置。四隩(ào):四方之地。隩:边远的地方。
6 圣人:古代称帝王为圣人。曾:曾经。下视:巡视察看。
7 七州:七个州的地域。启:启奏。哀告:向神明陈述悲哀之情的祷告。
8 殷忧:深重的忧患。两字重复,表示程度之深,语气之重。
9 胡苏:指河神。止:停止,这里是“制止”的意思。楗(jiān):插桩子使木柱牢固。园竹:即竹林,这里指用竹子作成的篱笆或栅栏。
10 事:指治水的事。
11 遏(è)滟(yàn)漾(yàng):阻止江水横溢。
12 混茫(háng máng):模糊不清、不可名状。
13 石纽:石头上刻着的文字,指碑碣上的铭文。
14 鞭(biāi):驱赶。虹梁:彩虹搭成的桥梁。岂:表反问语气,哪能?驾:驾驭,这里指使用、利用。海屋:神话传说中蓬莱山上的神宫,有三百丈高,可以容纳一千个神仙居住。
15 幸:庆幸。兹:这。一:代词,这里指一次行动或事件。
16 圣皇:对皇帝的敬称。巡:巡视。常(cháng)幸:经常巡视各地。
17 宛转:曲折迂回,这里指绕道而行。念民瘼(mò):忧虑人民的疾苦。
18 不须:不必,不用。涂山:地名,相传舜帝巡行至涂山时,二妃从桐江溺死,舜葬她于此,后人因封此山为“桐柏山”,又因在今河南淮阳附近,故又称“淮源”。《尚书·尧典》有“归格于帝,曰时若”之句,是舜帝巡视南方时路过此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曾巡行天下,登九嶷山而崩,葬于苍梧之野,亦称“湘山”。石纽:《尚书大传》:“舜崩,二妃从之湘水而死,君子思其德。”孔颖达注:“舜既崩,二妃感伤其德,故从湘水溺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随銮舆东行时所作,内容主要是追记圣祖巡行的行程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圣祖巡行为国为民的深谋远虑;第二部分主要写圣祖巡行的艰难行程;第三部分写圣祖巡行过程中的见闻感受。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表现了圣祖圣明的治国理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