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柯庭哭子诗

团团青荷珠,恨在掌中碎。
㸐膏结蓓蕾,剪剔转憔悴。
汪家有奇儿,阿闰年五岁。
白雪洗弱颜,香罗裹丫髻。
炯目駴浚冲,摩顶验宝志。
孝能把黄扇,智足守邓艺。
骤当秋霜飞,庭兰忽遭刈。
臂环探有在,衣箧封未既。
凤羽尚集肩,虎魄已堕地。
瓦棺带蘖掩,纸轿共藤瘗。
闻其理玉坡,唤作养鸭汇。
千秋亭一名,十日舟再至。
延陵每号呼,子夏但流涕。
伊昔丧乱日,东南正鼎沸。
载车亦安往,藏裤并无计。
新婚向明别,夭殰中道弃。
况当避仇出,家室总沦废。
丁年走安丘,垂老丧越骑。
天道真未明,人间此何世。
君家茂神光,奇骨应再继。
比之琼树花,一落一开㬱。
东门无前忧,西竺有来意。
人生若辘轳,聚散等升隮。
莫言太上亡,情钟在我辈。
逋翁既苦吟,乌子亦哀祭。
香囊果无忘,前身岂难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汪柯庭哭子诗》是一首明代诗人毛奇龄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和汪柯庭哭子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五岁的男孩,名为兆熙,因其年幼而被命运所害。诗中通过青荷珠、白霜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幼小生命的惋惜与悲痛。
  2. 诗歌主题:诗人通过描写孩子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社会动荡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庭悲剧的普遍性。
  3. 艺术手法:毛奇龄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例如,将孩子比作“团团青荷珠”,象征着纯洁无瑕而又脆弱的生命;而“恨在掌中碎”则形象地描述了孩子被命运摧残的情景。诗中的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句含义的理解。
  4. 文化价值:《和汪柯庭哭子诗》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文学作品,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人们在面对灾难和不幸时的情感反应。

《和汪柯庭哭子诗》不仅以其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古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