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豆纹楸解寂寥,眼清心格又条条。
守玄便已知吾胜,失彩何妨乞汝饶。
阿嫂蛇行犹有待,嗟君虎口不曾超。
代美人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美人答》并非一部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毛奇龄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关于毛奇龄的介绍:
作者背景:毛奇龄,本名甡,字大可,又字齐于、于一,号初晴,是明末清初浙江萧山人。他是一位学者,以西河先生之称著称。毛奇龄在明诸生时期开始其学术生涯,后参与抗清军事,但事败后流亡多年。他在康熙时被荐举博学鸿词科,但最终未再出仕。在文学方面,毛奇龄的著作极富,包括经史及音韵学,但他的著述中引用虽广,常因不肯核检原书而多有错误。
诗作主题:诗中的“粉豆纹楸”与“眼清心格”等意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中“守玄便已知吾胜,失彩何妨乞汝饶”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和对世事变迁的豁达理解。“阿嫂蛇行犹有待,嗟君虎口不曾超”则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文化影响:毛奇龄的诗作虽然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但其作品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价值:《代美人答》作为毛奇龄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诗作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代美人答》不仅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和文化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