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香庵

庵借橘为名,门前古路横。
竹侵衣裓润,云绕脚根平。
胜概画难似,高台营未成。
主人能楚颂,岛可逊才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橘香庵》是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作者和主题:

  1. 作者简介
  • 《橘香庵》的作者是汪琬,字苕文,号钝庵,又号尧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汪琬是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他后托病回乡,闭门著书九年。康熙十八年(1679),他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他的文学作品丰富,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等。
  1. 诗歌原文
  • 庵借橘为名,门前古路横。竹侵衣裓润,云绕脚根平。胜概画难似,高台营未成。主人能楚颂,岛可逊才情。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橘香庵》为主题,描绘了一座名为“橘香庵”的建筑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诗中通过“门前古路横”等形象描写,传达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同时,“竹侵衣裓润,云绕脚根平”等句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此外,诗中的“胜概画难似”和“高台未成”也表达了作者对建筑未完成和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的遗憾。
  1. 文学价值
  • 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和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橘香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汪琬对生活、自然和理想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