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访岑公不值

草草三间屋,枯茅一把遮。
畦蔬寒渐甲,篱茗老犹花。
云覆斋厨冷,风翻挂笠斜。
不知行化处,惆怅暂回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访岑公不值》是明代诗人汪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岑公行化的深深好奇和无奈之情。下面将进行详细解读:

  1. 诗人简介
  • 汪琬,字苕文,号钝翁,江南长洲人,明末清初时期著名诗人。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职,但因不肯屈从权贵,不久便告病归家。
  1. 诗歌原文
  • 草草三间屋,枯茅一把遮。:描述了一座简陋的居所,只有三间草房,用枯茅作为遮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
  • 畦蔬寒渐甲,篱茗老犹花。:描写了菜园里枯萎的蔬菜逐渐被霜打,老去的茶花依然绽放,表达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 云覆斋厨冷,风翻挂笠斜。:描绘了云层覆盖着厨房,寒风摇曳着戴在头上的斗笠,营造出一种清寂、孤独的氛围。
  • 不知行化处,惆怅暂回车。:表达了对未知行化的迷茫和怅然若失的心情,似乎在暗示着人生道路上的无常与迷茫。
  1. 主题思想
  • 诗中所表现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询。通过描述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不满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简朴居所的描述,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孤高与超脱。
  • 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心灵归宿的向往。
  • 结构紧凑,通过对比(简陋的居所与凋零的蔬菜、飘摇的笠帽与坚韧的老茶)来凸显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次韵访岑公不值》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层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位隐士生活状态的记录,更是对人性深处的一种探寻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