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二首 其一

甚矣吾衰也,终年爱养疴。
山深当兔窟,屋小扺鸡窠。
懒架抛书久,尘床卧笔多。
文殊不可作,谁与问维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轩二首·其一》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诗歌,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才华,还蕴含着他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世界。

从文学角度来看,《东轩二首·其一》是宋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宋代文学的风格和特色。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作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与艺术追求。在这首诗中,苏轼运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东轩的自然景象及其所引发的思绪。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宋诗的特点,又体现了苏轼个人的艺术风格。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他借由描绘东轩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渴望。通过“但见东轩堪隐几”,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此外,诗中的“北望飞尘苦昼霾”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以及对清静无为生活方式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东轩二首·其一》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章法,使得整首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开篇“偶随樵父采都梁”,以樵夫的劳作引出东轩的场景,形成了一种平和的自然气氛。接着“竹屋松扉试乞浆”,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最后,“一官仓庾真堪老,坐看松根络断崖”则以诗人自身经历作为结尾,既有感慨又有释然。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意义。

《东轩二首·其一》不仅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还能进一步领略到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