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矣吾衰也,终年爱养疴。
山深当兔窟,屋小扺鸡窠。
懒架抛书久,尘床卧笔多。
文殊不可作,谁与问维摩。
甚矣吾衰也,终年爱养疴。
山深当兔窟,屋小扺鸡窠。懒架抛书久,尘床卧笔多。文殊不可作,谁与问维摩。
注释与译文:
- 甚矣吾衰也,终年爱养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老体衰的感慨,并强调了其对养病生活的热爱。”甚矣吾衰”意味着作者感到自己的年龄已经非常之高,”终年爱养疴”则说明他选择在晚年继续享受养病的生活。
- 山深当兔窟,屋小扺鸡窠: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幽静与简朴。”山深当兔窟”形象地描述了山林深处的环境,仿佛兔子的洞一般隐蔽;而”屋小扺鸡窠”则形容住所虽小,却也足以抵御外界的侵扰,如同鸡窠一样坚固安全。
- 懒架抛书久,尘床卧笔多:这里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懒得整理书籍,因此书架上的书籍积尘已久;同时,由于不常动笔写作,书桌上堆积了过多的未完成的作品。这种闲散的生活态度与文学创作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文殊不可作,谁与问维摩:这句诗蕴含了深沉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艺术以及超脱世俗的态度。”文殊不可作”意味着文学和学问虽然重要,但无法完全解决生命的问题,”谁与问维摩”则是说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理解这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山水画面和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山深当兔窟”和“屋小扺鸡窠”,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意境图景。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如“懒架抛书久”),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精神追求的坚持。最后两句“文殊不可作,谁与问维摩”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整个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体现了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