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山阁

竟日不出户,冯高兴自长。
溪山供画本,烟霭润琴床。
药草烹为馔,松肪艺作香。
儿童报奇事,邻笋欲捎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皆山阁》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五言律诗,由明代诗人汪琬创作。这首诗不仅是汪琬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汪琬,字苕文,号钝翁,江南长洲人,生于明末清初时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文学史上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1. 诗歌内容
  • 《皆山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诗中的“溪山供画本”一句,用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比作绘画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山水的美丽。
  • “烟霭润琴床”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
  •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让人读来如沐春风。
  1. 历史背景
  • 《皆山阁》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明末清初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精神寄托和表达方式。
  • 汪琬作为一位有志之士,选择以诗歌为载体,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皆山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趣。
  • 诗中的意象运用得恰到好处,既符合自然景物的特点,又富有象征意义。
  •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的是形神兼备,既有外在的景物描写,又有内在的情感抒发。

《皆山阁》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