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和咏雪

剪剪寒枝乱落,纷纷素羽飘零。
孤光皓月淡无馨。
不与群芳角胜。
细鸟炉烟对语,闲烹苦茗聊吟。
关山玉笛一声新。
揉碎相思莫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 和咏雪》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词作品,由李元鼎创作。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场大雪纷飞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共赏雪景时的欢聚之态。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元鼎是明末清初江西吉水人,字梅公。他在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在李自成军入京师时,李元鼎选择投降,后来在顺治元年降清,并擢升为兵部右侍郎。然而,他因故被论绞,虽免于死罪,却遭受杖笞折赎的处罚,后不幸去世。
  2. 原文赏析:《西江月·和咏雪》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全篇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景象,其中不仅有着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
  3. 文学价值:《西江月·和咏雪》不仅是李元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文学才华的体现。作为词牌名的承载者之一,它的艺术魅力在于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4. 历史影响:《西江月·和咏雪》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现代意义:《西江月·和咏雪》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然能够触及读者的心灵。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要忘记去欣赏自然之美,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联系。此外,它还启发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享受每一个当下。

《西江月·和咏雪》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与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