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和怀归

庭苑晓风吹透。
正是明月时候。
行过碧阑干,一带绿波常皱。
消瘦。
消瘦。
那得容颜如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和怀归》是明朝李元鼎的作品,而《怀归》是清代朱中楣的古诗。下面将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介绍:

  1. 《如梦令·和怀归》
  • 作者:李元鼎。他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字远山,庐陵人,礼部尚书振裕的母亲。他与朱中楣同为礼部尚书李元鼎的子嗣,因此两人在文学上有很深的渊源。
  • 内容概述:《如梦令·和怀归》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月色朦胧、草动波浴、鹭渚翻荷等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艺术风格: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世界。词中的“带月卷帘窥”一句尤为传神,形象地展现了词人静谧的夜晚和内心的感慨。
  1. 《怀归》
  • 作者: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议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朱中楣的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为主。
  • 内容概述:“桂子香风暗透”,此句开篇即用桂花香扑鼻而来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氛围。接下来的诗句“又是中秋时候”,则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中秋佳节。“带月卷帘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观察中秋月色的细致动作。“眉映碧波纹皱”则形容了月光下女子眉眼之间的柔情,增添了一抹柔美的风情。“消受。消受。惟有燕山依旧”,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味,燕子依然归来,而人事已非,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 艺术特点:朱中楣的诗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造诣。

《如梦令·和怀归》与《怀归》都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佳作,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灵感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