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和晚眺秋汀

檐雨滴,岫云浓。
溶溶碧水映愁容。
底事芙蓉羞不解,满头钗钿怨飞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练子·和晚眺秋汀》是明代诗人李元鼎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李元鼎,明末清初江西吉水人,字梅公。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在李自成军入京师时,跟随降清,后被免死,授兵部右侍郎等职。他著有《石园集》,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2. 作品内容:词作原文如下:“檐雨滴,岫云浓。 溶溶碧水映愁容。 底事芙蓉羞不解,满头钗钿怨飞蓬。”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画面。诗中的“檐雨滴”暗示着夜幕将至,而“岫云浓”则描绘出天空中浓厚的云层,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接着,“溶溶碧水映愁容”,形象地表现了水面如镜,反射出人物的愁容,增添了几分哀愁的气息。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物情感的直接抒发,“底事芙蓉羞不解,满头钗钿怨飞蓬”,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与失落,以及对于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世界。
  3. 创作背景:《捣练子·和晚眺秋汀》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象判断,此作品可能是在明朝末期或清朝初期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战乱不断,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心绪复杂的文人所写。

李元鼎的《捣练子·和晚眺秋汀》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和鉴赏这样的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