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泛西湖 其一

岸柳拖新绿,湖光漾晓晴。
山从云外合,舟向镜中行。
密树藏僧舍,轻烟绕郡城。
榜人指古迹,到处记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暮泛西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等,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人和艺术家。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诗人及词人。他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春暮泛西湖其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暮时的美丽景象。该词中,作者通过对风雨摧残花朵、春天匆匆离去的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春景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写,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时间以及自然界变迁的认识和感慨。

《春暮泛西湖其一》中的词句如“桃花流水窅然去”等,都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诗词技巧。同时,该词也展现了苏轼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这些特点使得《春暮泛西湖其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春暮泛西湖其一》作为苏轼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人文情怀。这首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