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大庾先生

拥褐空山道未贫,萧斋磬响一孤臣。
身埋豹雾真忘世,树长龙鳞始觉春。
锦字三年怀不灭,轮肠百转向谁陈。
天边卧柳毵毵发,寂寞荷衣但隐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赵大庾先生》是清代诗人朱鹤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朱鹤龄,号愚庵,江南吴江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其生平经历颇为传奇,入清后放弃了科举,致力于学术研究,与多位著名文人如钱谦益、吴伟业等有深厚的交往。在文学上,朱鹤龄涉猎广泛,著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读左日钞》及为杜甫、李商隐两家诗作注释的著作,还有《愚庵小集》传世。

《寄赵大庾先生》是一首充满意境的七言律诗。诗中“拥褐空山道未贫”,“身埋豹雾真忘世”,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遁入深山的隐逸生活状态。朱鹤龄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而“树长龙鳞始觉春”则形象地刻画了春天复苏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的萌芽。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还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