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大行稚恭

平子文章擅石渠,每于謦咳借光誉。
夏声夙仰三峰秀,新句欣传五色书。
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
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张大行稚恭》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朱鹤龄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朱鹤龄,字长孺,明末诸生,甲申后弃去,自号愚庵。他的诗歌创作以抒情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平子文章擅石渠,每于謦咳借光誉。夏声夙仰三峰秀,新句忻传五色书。
    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

  2. 诗歌解析

  • 首联:“平子文章擅石渠”,此处用“石渠”一词形容张关中人的文章才华,意指其文才卓越,如同古代的石渠阁一样,为后世所推崇。
  • 颔联:“夏声夙仰三峰秀”,这里的“三峰秀”暗指张关中人的人品与才华都如同三座山峰般高耸入云,令人仰慕。
  • 颈联:“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这里朱鹤龄表达了对对方学识渊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希望像司马相如那样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 尾联:“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尾联中的“仪刑”指的是典范、榜样,表示朱鹤龄愿意追随张关中人的脚步,学习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接纳和指导。
  1. 诗歌鉴赏
  •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展现了朱鹤龄对张关中人的敬意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道德修养和政治抱负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酬张大行稚恭》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赞美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赞扬,也展示了作者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张关中人的致敬,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