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文章擅石渠,每于謦咳借光誉。
夏声夙仰三峰秀,新句欣传五色书。
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
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

酬张大行稚恭

平子文章擅石渠,每于謦咳借光誉。

夏声夙仰三峰秀,新句欣传五色书。

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

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

注释:

  1. 平子:指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
  2. 石渠:汉代太学中藏书的地方,这里代指学问渊博之地。
  3. 謦咳:形容读书时的声音清朗。
  4. 三峰:泛指山名,这里指庐山。
  5. 五色书:五彩斑斓的书籍。
  6. 经术:指儒家经典之学。
  7. 希子政:意指像董仲舒那样的儒家学者。
  8.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以《子虚赋》和《上林赋》著称。
  9. 仪刑:指楷模、榜样。
  10. 柴门:简陋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之作,诗人通过赞美张稚恭的文章才华,表达了对其学问与才华的认可和尊敬之情。全诗以赞颂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首联“平子文章擅石渠,每于謦咳借光誉。”直接点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称赞其文采飞扬,如同古代学者聚集之处——石渠那样,名声远扬。颔联“夏声夙仰三峰秀,新句欣传五色书。”则进一步描绘了曹植诗歌的意境之美,夏声即夏天的声音,比喻曹植诗歌中自然景色的描绘,犹如庐山般秀丽;新句则指曹植的新作。颈联“经术敢云希子政,赋心还欲访相如”表明诗人对曹植学问的敬佩,认为其学问不亚于董仲舒,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写出优美的辞赋。尾联“仪刑咫尺悬情切,肯许柴门候扫除。”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渴望与张稚恭交流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张稚恭的家门口等待,与之进行深入的探讨。整首诗充满了对张稚恭的敬仰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