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莲

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影空,常向波中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咏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古典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吴绡,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情感。
  1. 诗作原文及注释
  • “谁种白莲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种植者的思考。
  • “秋到花开处”:暗示季节更替中荷花的盛放。
  • “陶令腾腾醉欲归”: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陶醉。
  • “香满庐山路”:形容荷花散发出的香气远播。
  • “莫笑出青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即使身处污泥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
  • “一片琉璃照影空”:比喻荷花的纯洁与美丽。
  • “常向波中住”:描绘了荷花随波逐流而不被外界所动的姿态。
  1. 词句分析
  • “心净还如许”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思想。
  • “一片琉璃照影空”展现了诗人对荷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 “常向波中住”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顺应规律的领悟。
  1. 文化意义
  • 《卜算子·咏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
  • 诗中的“心净还如许”、“一片琉璃照影空”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超脱物外、保持内心清净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此词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1. 艺术手法
  • 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1. 审美价值
  • 《卜算子·咏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卜算子·咏莲》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学意蕴和艺术价值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